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印象渭滨 >> 人文渭滨


【“品”渭】美文欣赏:上川印象

[ 来源: | 作者:融媒体中心 | 发布时间:2022-04-20 | 浏览:29058次 ]

作者简介


张瑞敏,女,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,宝鸡市作协会员,市职工作协会员,渭滨区作协会员。作品散见于《农业科技报》《陕西农村报》《宝鸡日报》《秦岭文学》《宝鸡美食》《太白文艺》《花开文学》《华山文学》等报刊杂志。


汽车穿过繁华的市区,穿过熙攘的人群,载着满车人的激动和欣喜,一路西行,驶向一个宁静而安详的村庄——上川村。

上川村位于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西边,宛如世外桃源般隐匿在秦岭北麓,晁峪河穿村而过。此时,正是人间四月天,阳光明媚,春意盎然,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小山村,静谧秀美,空气清新,一阵阵负离子的馨香味道扑鼻而至,不知不觉就给人带来一股蓬勃的朝气与活力。

一下车,映入眼帘的首先是路边的“六号工程”展牌,大家好奇地围着观看。原来这是宝鸡市档案局后库,始建于1968年,用于存放全市重要机密档案,当时是保密单位,外称“六号工程”。沿着石子铺就的小路,我们缓缓前行,边走边看这深山里的景色。小路右边是清澈见底的亢家沟河,沟深水浅,沟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,路边随处可见不知名的野花、小草,执着地秀着争春的翠绿。

年轻的上川村党支部书记吴建平告诉我们,“山里四季分明,春赏山花,夏拂清风,秋观红叶,冬踏冰雪,一年四季都能遍览‘风花雪叶’。特别是沿沟4公里,春华秋实,野葡萄、野果子、野毛栗遍地都是,谁来都能吃个肚儿圆圆。”大伙听了都很羡慕,纷纷表示,秋天一定要过来看看。

不一会儿,就到了档案馆。这里共有44间窑洞,占地13.5亩,一字排开。洞体是用石头砌的,外面用灰色的青砖加固,斑驳的墙体透露出被岁月侵蚀的味道。窑洞的每扇窗户都有一把锁,内有铁丝网加固,透过混沌的玻璃,依稀可以看见靠近窗子处一些厚厚的装订本资料,封面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“1958年”。还有一大摞旧报纸装订本,上面写着“深圳特区报1997年2月”,再往里看就看不清了。大家都好奇地问,“不知当时保存的是什么资料?”

吴书记说,“原来这里都有警卫把守,一般人进不来,也不知道。现在窑洞里面大部分是空的,许多档案都转走了,留下的资料不是很重要。”

说完,他打开一间空窑洞的门,让我们进去参观。窑洞里凉森森的,墙上部分石灰墙皮已经脱落、腐朽,露出凹凸不平的一些大石头,散发出岁月沉淀的荒凉味道。古朴的窑洞,半个世纪的积淀,从外观上看分外严谨、厚重,仿佛是一位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老人,有探不到底的智慧与慈祥,让人心生敬畏。

院子里,有一排整整齐齐的树,高而直,树皮粗糙,枝杈上已经长出了许多嫩绿的叶子。树下是一丛半尺多高的、绿油油的草地,旁边还有一个水泥台面,上面有个水龙头。用手一拧,居然还有清水留出。环顾四周,侧边两间房子已经坍塌,据说是灶房,里面杂草丛生,看不出本来的样子。整个院子的地面布满青色的苔痕,估计已很久没有人来过了。

从档案馆出来,路左边是一排整齐的农家院子,清一色的大红铁门,很气派。不知谁家的大门前盛开着一大簇雪白的牡丹花,端庄秀雅,雍容典雅,给人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。“唯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人心。”阵阵牡丹花的清香扑鼻而来,让人心旷神怡,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。

马路对面,是一片开阔的田野,分成许多份,每份田野均用木篱笆围了起来,周围设有两米宽的走道。吴书记热情洋溢地做了介绍,“这是我们上川村的农耕体验园,作为‘万企兴万村’企业实践基地,致力于打造集企业团建、亲子游、政策理论学习教育、劳动实践于一体的‘乡村振兴样板地’。现在已有十几家工商联会员企业认领了这里的“一份田”,后续认领活动仍在进行中......

众人皆赞,真是开了眼界!城里人要是想种地,可以来这里租赁一份田种菜、种粮食,也可以委托村里人打理,收获的蔬菜和粮食归自己,可谓一举两得,既有了劳动的快乐,又有了收获的满足。在吴书记侃侃而谈的讲解下,大家详细了解了上川村产业发展与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情况,也了解了上川村“做靓一河、做畅一路、做强四业”的整体建设思路。大家都被上川村未来的唯美画卷所吸引,瞬间思绪万千,浮想联翩。

举目望去,“一分田”附近,有高高的秋千,有潺潺的流水,有长长的网红吊桥,还有一个用木板铺的“上川”乡村大舞台。最特别的是,舞台中央“上川”二字是用短木棒垒起来的,造型美观。舞台旁边,还有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头牛,用木棒垒起来的一颗倒立的“树”,新颖别致,极具创造性,有力验证了上川人打造“集田园风光、生态休闲、农耕体验、特色种植于一体的农业观光示范园”。真是一个“高颜值”的美丽乡村!

把信念播种下去,收获的是行动;把行动播种下去,收获的必将是累累硕果。衷心祝愿上川村的未来更美好!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!

作者:张瑞敏

编辑:郭飞

责编:王琦

分享给好友阅读: